长沙后湖治理: 碧水映星城 湘韵忆乡愁
发布日期:
2021-10-22


 一湖碧波荡漾在岳麓山下,白色、蓝色、红色的房子散落在湖边,柳枝摇曳,游客流连于高地美术馆、小森食堂、城市书房等特色店铺。然而,在几年之前,这个叫作后湖的地方还是长沙市湘江以西最大的“城中村”,村民说:“以前湖水特别臭,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跑。”经过生态环境整治,黑臭水体变成了“网红”胜地,“城中村”蜕变成了城市新名片。

综合整治换来一湖碧波 

后湖位于长沙市中心城区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核心区域,2015年之前,由于产业规模和流动人口过快增长,加上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治理,污水直排入湖,水质恶化至劣Ⅴ类,严重影响到后湖周边20余万居民及高校师生的生活,给区域环境和产业发展带来恶劣影响。

长沙后湖治理: 碧水映星城 湘韵忆乡愁

2015年9月,一场生态攻坚战打响。长沙市岳麓区坚持“外源减排、内源控制、水质净化、补水活水、生态恢复”技术路线,多次邀请环保水利专家把脉会诊,铁腕斩断污染源头,组织编制《后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方案》,量身定制“截污—清淤—箱涵—水生态修复—水循环工程—河湖连通—驳岸景观”7项整治工程。同时,成立区委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高规格后湖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,强化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、依法治理,全面推进后湖片区环境整治和环境提质。

经过整治,如今后湖水质保持在地表Ⅳ类水以内。在后湖出生长大的刘国安说:“后湖的水变清了,还能看见鱼儿游来游去。以前路过都要捂着鼻子快速跑,现在大家都来湖边锻炼。” 

有机改造留住乡愁记忆 

在后湖被誉为“大师岛”的区域,数栋红砖建筑古朴而清新。不少省内外艺术家陆续来到这里开办工作室。然而,吸引这些优秀画家、设计师的载体——当地建筑,当初却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。

据了解,在拆除违章建筑后,后湖艺术园区周边625栋合法民居予以保留,当时有两种改造模式可供选择,有机改造和拆除重建。相较之下,拆除重建似乎更有益于整体规划成型和后期管理,但居民需要全部搬离,而有机改造虽然施工和管理难度较大,但是可以保留村落原有面貌,使市民文化、乡愁情愫得以留存。最终,长沙市岳麓区决定,实施有机改造,不搞大拆大建,不搞造城运动,保护历史风貌,延续城市记忆。

长沙市岳麓区对348栋民居统筹实施有机改造,强化建筑外立面、室外雨污水管网以及排水、弱电及自来水等地下管网施工,提升社区生活品质。居民将有机改造后的民居出租给艺术工作者作为工作室,通过收取租金,居民平均每年每户固定收入达15万元~20万元。与此同时,有机改造也保留了原住址聚落肌理、传统民居等要素,使湖湘韵味与现代元素碰撞交融,让群众望得见岳麓、看得见后湖、记得住乡愁。

筑巢引凤迎来产业发展

不久前,一场平面海报设计作品展览在后湖举办,吸引了一大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、远道而来的艺术家、本地的市民群众涌进后湖观看。近年来,像这样的展览在后湖越来越多,这离不开长沙市岳麓区对后湖产业定位的坚持。

按照最初的设想,后湖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艺术科创产业园区。这对入驻业态要求高,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,经济效益难以立竿见影。随着后湖环境效益的逐渐提升,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这块秀美之地吸引,想到后湖做餐饮、开民宿、建酒吧,这些行业可迅速为后湖带来旺盛的人气和可观的经济效益。创收治标还是坚持治本?在后湖前途命运的抉择上,长沙市岳麓区毫不犹豫地选择打造艺术科创产业园区。

后湖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制定了《后湖艺术园产业准入清单》,按照严禁类、控制类、准入类、鼓励类4个类别进行分类施策,坚守后湖片区招商的产业红线和业态底线。聚焦科创、文创主题,精准开展招商引资、选商引智工作。重点引进艺术设计、文化创意、艺术创作、科技创新4类企业。成立区属平台公司,专人专班专责做好后湖艺术园的招商、建设、运营工作,聚焦当好长沙市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样板。

当前,后湖发展其势已成、其兴可待,未来必将成为湖南建设“三高四新”战略高地、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蝶变“窗口”和城区综合整治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(来源:中国建设报)